什么是宫腔镜检查?
by 怡康编辑团队 | 2025-10-23 | 宫腔镜检查| 阅读量:15
什么是宫腔镜检查?深圳怡康医院医生介绍,宫腔镜检查是一种通过宫腔镜观察子宫内部情况的微创检查方法,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子宫腔内病变。以下从原理、适用情况、操作流程、注意事项及优缺点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:
一、原理
宫腔镜是一种细长的光学仪器,通过阴道和宫颈自然通道进入宫腔,无需手术切口。其镜体前端配备光源和摄像头,可将宫腔内图像放大并传输至显示器,医生能清晰观察子宫内膜、输卵管开口等结构。检查时同步进行生理盐水灌注,扩张宫腔以便更全面地观察。
二、适用情况
异常子宫出血:如月经过多、经期延长、不规则阴道出血等,通过宫腔镜可直接观察子宫内膜是否有增生、息肉、癌前病变等,明确出血原因。
不孕症与反复流产:评估子宫腔形态和内膜状态,排查子宫纵隔、内膜粘连等影响受精卵着床的因素。对于反复流产患者,宫腔镜可同步分离粘连或矫正畸形。
宫内节育器异常:当怀疑宫内节育器移位、嵌顿或断裂时,宫腔镜可精准定位并取出异物,避免盲操作导致子宫穿孔。
子宫畸形:如纵隔子宫、双角子宫等先天性畸形,宫腔镜结合超声可准确判断畸形类型和程度,轻微畸形还可在镜下进行矫正手术。
超声提示异常:如子宫内膜息肉、黏膜下肌瘤等,宫腔镜能明确病灶大小位置,并实施电切术。
可疑子宫内膜癌:在镜下定位取材活检,早期发现肿瘤迹象。
三、操作流程
术前准备:
时间选择:通常安排在月经干净后3-7天,此时子宫内膜较薄,利于观察。
术前检查:包括血常规、凝血功能、传染病四项、心电图等,评估身体状况是否耐受检查。
其他准备:术前3天禁止性生活,避免阴道冲洗或使用栓剂;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调整用药方案;检查当日穿着宽松衣物,携带卫生巾备用;全麻患者需家属陪同。
术中操作:
体位:患者取膀胱截石位,常规消毒外阴、阴道,铺无菌巾。
扩张宫颈:用宫颈钳夹持宫颈,探针探明宫腔深度和方向,扩张宫颈至合适大小。
插入宫腔镜:将宫腔镜缓慢插入宫腔,通过显示器观察宫腔内情况,顺序观察宫腔全貌、双侧输卵管开口、子宫内膜等。
操作:根据需要进行拍照、取材等操作,如切除子宫内膜息肉、黏膜下肌瘤,分离宫腔粘连等。
结束:检查完毕后,缓慢取出宫腔镜。
术后观察:
休息:检查后需休息12小时,观察有无腹痛、阴道出血等情况。
阴道出血:术后可能有少量阴道出血,一般持续3-5天,若出血量大或持续时间长,应及时就医。
保持外阴清洁:勤换内裤,避免坐浴和性生活2周,以防感染。
遵医嘱用药: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。
观察身体状况:注意有无发热、腹痛加剧等异常情况,如有不适及时复诊。
四、注意事项
术前:
禁食6-8小时(全麻患者),局麻检查前可少量饮水。
停用抗凝药物(如阿司匹林、华法林)3-5天,防止术中出血。
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者需评估检查时机。
术后:
2小时内可进食清淡流食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;24小时内禁饮酒及含咖啡因饮料。
贫血患者可适当补充含铁食物(如瘦肉、菠菜)。
术后2周内避免盆浴、游泳等可能引起上行感染的行为。
单纯诊断性检查无异常者可1年后常规复查;病理提示子宫内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者,需3-6个月后复查宫腔镜;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需结合激素水平调整复查周期。
拟妊娠者建议内膜修复后行超声监测排卵。
术后保持会阴清洁干燥,每日清水清洗外阴1-2次;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高强度运动,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。
出现头晕、心悸等贫血症状时可服用琥珀酸亚铁片补铁。
复查前3天禁止阴道用药或冲洗,确保检查准确性。
五、优缺点
优点:
精准诊断:直接观察宫腔内部情况,避免误诊和漏诊。
微创治疗:创伤小、出血少、恢复快,避免传统开腹手术的大切口和长恢复期。
提高生育率:及时发现并治疗宫腔粘连、子宫内膜息肉等影响生育的疾病,提高不孕症患者的受孕率。
早期发现恶性肿瘤:通过活检早期发现肿瘤迹象,争取宝贵治疗时间。
缺点:
出血和感染风险: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子宫内膜或子宫肌层的小血管,导致出血;若器械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护理不当,可能引发感染。
子宫穿孔:操作不当或子宫解剖结构异常时,可能发生子宫穿孔,严重者损伤邻近器官。
过度水化综合征:膨宫液注入过多或手术时间过长,可能导致灌流液过量吸收综合征,引起电解质紊乱、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。
气体栓塞:罕见但可能危及生命,气体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栓塞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