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宫肌瘤“找上门”?香港女性必知的5大警号!
by 怡康编辑团队 | 2025-11-11 | 子宫肌瘤| 阅读量:20
子宫肌瘤“找上门”?香港女性必知的5大警号!“阿玲,你最近成日话腰酸背痛,系咪咁巧都系‘例牌’?”28岁的阿玲对着镜子揉腰,发现小腹微微隆起,像怀了三个月身孕。她以为是压力大长胖,直到月经量突然多到要用“夜用加长版”,才慌慌张张跑去家计会(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)检查——B超显示子宫内有个4厘米的肌瘤。
在香港,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,3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高达20%-30%。XX医院妇科主任陈医生解释:“肌瘤就像子宫里‘长错位置’的肉团,多数系良性,但若出现警号,一定要及时处理。”
关键词一:月经量多——血如泉涌的“红色警报”
“以前5日就干净,现在拖到10日,仲要用两包卫生棉!”32岁的银行职员阿敏抱怨。她最初以为是“宫寒”,喝中药调理半年无效,最后检查发现子宫内有个5厘米的肌瘤。
月经量多是子宫肌瘤的典型症状,尤其当经期超过7天、每2小时需更换卫生棉,或出现血块时,需高度警惕。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发现,肌瘤会压迫子宫内膜血管,导致出血量增加。若长期忽视,可能引发贫血,出现头晕、乏力等症状。
关键词二:腹部胀痛——像“怀孕”的隐秘不适
“成日觉得下腹坠胀,坐低都顶住胃。”40岁的茶餐厅老板娘陈太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腹说。她以为是“中年发福”,直到穿不上之前的裤子,才去医院检查。B超显示,她的子宫内有两个3厘米的肌瘤,导致子宫增大如孕3个月。
腹部胀痛是肌瘤的常见症状,尤其当肌瘤超过5厘米或位于子宫前壁时,会压迫膀胱或直肠,引发尿频、便秘或下腹坠胀感。陈医生提醒:“若突然摸到腹部有硬块,或短时间内腰围变粗,一定要尽快检查。”
关键词三:尿频尿急——被忽视的“小便困扰”
“成晚起身三次小便,仲以为系饮多水。”26岁的护士小美说。她最初以为是尿路感染,吃抗生素无效,最后检查发现子宫后壁有个6厘米的肌瘤,压迫膀胱导致尿频。
当肌瘤位于子宫后壁或宫颈时,会压迫膀胱或输尿管,引发尿频、尿急甚至排尿困难。香港私家诊所统计显示,约15%的肌瘤患者以泌尿系统症状为主诉就诊。若合并感染,还可能出现尿痛、血尿等症状。
关键词四:性交疼痛——亲密时刻的“隐形障碍”
“每次同房都痛到皱眉,老公都话我‘唔合作’。”35岁的家庭主妇阿珍哭诉。她最初以为是“阴道干涩”,用润滑剂无效,最后检查发现子宫颈有个4厘米的肌瘤,导致性交时子宫摆动引发疼痛。
性交疼痛是黏膜下肌瘤或宫颈肌瘤的常见症状,尤其当肌瘤突出至阴道时,会因摩擦或压迫引发疼痛。陈医生指出:“若性交后出现出血或持续腹痛,需排除肌瘤或宫颈病变的可能。”
关键词五:贫血症状——脸色苍白的“无声警报”
“成日头晕,爬两层楼梯都喘。”29岁的会计阿婷说。她最初以为是“低血糖”,吃糖无效,最后检查发现血红蛋白仅8g/dL(正常12-15g/dL),属于中度贫血。追根溯源,竟是子宫内有个7厘米的肌瘤导致长期月经量多。
贫血是子宫肌瘤的常见并发症,尤其当月经量多持续超过3个月时,铁元素流失会导致缺铁性贫血。患者会出现脸色苍白、头晕、乏力、心悸等症状。香港营养师建议,肌瘤患者可多吃红肉、动物肝脏等补铁食物,必要时需服用铁剂。
何时需要手术?香港医生的“黄金标准”
“并非所有肌瘤都要切。”陈医生解释。香港医学会指南指出,当肌瘤导致以下情况时需考虑手术:
肌瘤超过5厘米且生长迅速;
月经量多引发严重贫血;
压迫膀胱/直肠导致排尿/排便困难;
怀疑恶性变(概率<1%);
计划怀孕但肌瘤影响宫腔形态。
阿玲最终选择了腹腔镜肌瘤剔除术,术后三个月复查,肌瘤未复发,月经也恢复正常。她摸着平坦的小腹笑道:“原来系肌瘤作怪,吓死我啦!”
在香港,子宫肌瘤并非“绝症”,但忽视症状可能引发严重后果。从月经异常到腹部胀痛,从尿频到贫血,每个警号都是身体在“求救”。记住这5大症状,定期检查,科学管理,每个女性都能守护好自己的“子宫健康”。子宫肌瘤“找上门”?香港女性必知的5大警号!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