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怡康医生介绍:子宫肌瘤的“来龙去脉”与身体警报!
by 怡康编辑团队 | 2025-11-11 | 子宫肌瘤| 阅读量:22
深圳怡康医生介绍:子宫肌瘤的“来龙去脉”与身体警报!在香港这个快节奏的都市里,不少姊妹忙于工作、家庭两头转,连每年一次的妇科检查都常常错过。直到某天突然发现月经量多得吓人,或者下腹摸到硬块,才惊觉子宫肌瘤已经悄悄“找上门”。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,子宫肌瘤在香港的发病率高得惊人,每5位30岁以上女性就有1位中招。今天就用港式口语,和大家聊聊子宫肌瘤的成因、症状,以及如何应对这个“隐形杀手”。
一、子宫肌瘤的“五大元凶”:这些习惯最招惹它!
1. 家族遗传“埋下伏笔”
“阿妈有肌瘤,我中招几率高好多!”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发现,子宫肌瘤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。如果妈妈或姐妹有肌瘤病史,女儿的发病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出3倍。这类患者往往与染色体特定区域的基因突变有关,医生建议有家族史的姊妹,最好每年做一次妇科B超,重点观察子宫形态变化,早发现早干预。
2. 激素水平“失控狂飙”
“雌激素太高,肌瘤最爱!”育龄期女性因为雌激素波动,肌瘤生长可能加速。香港私家医生常提醒患者:“长期吃避孕药或者做激素替代疗法,要定期查肌瘤!”有位38岁的患者,因为连续5年吃避孕药,体检时发现子宫里长了3个直径超过4厘米的肌瘤,术后病理显示激素受体过度表达,医生都说她“激素水平高得离谱”。
3. 肥胖“养肥”肌瘤
“腰围超标,肌瘤有粮!”脂肪组织会把雄激素转化成雌激素,肥胖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普遍较高,肌瘤自然长得更快。香港营养师指出:“BMI超过24的女性,肌瘤发病率比普通人高40%!”建议大家控制体重,少吃高脂奶制品和红肉,多吃菠菜、猪肝这些补铁食物,既能预防贫血,又能减少肌瘤生长的“养分”。
4. 多次流产“伤子宫”
“刮宫刮得多,子宫受伤重!”人工流产、刮宫这些手术会损伤子宫平滑肌细胞,诱发异常增殖。湾仔有位妇科医生分享过一个案例:一位29岁的女性因为做过3次人流,子宫肌层留下疤痕,最后发展成多发性肌瘤,手术时医生都感叹“子宫像被虫蛀过的木头”。所以术后一定要遵医嘱护理,避免感染,减少肌瘤发生的风险。
5. 压力情绪“搞垮内分泌”
“焦虑爆表,内分泌乱套!”长期精神压力大、熬夜加班会导致激素失衡。香港心理协会的调查显示,职场女性的肌瘤发病率比家庭主妇高25%。有位投行经理因为项目压力连续3个月失眠,体检时肌瘤从2厘米长到5厘米,术后医生建议她:“每天抽半小时做瑜伽,减压比吃药管用!”
二、子宫肌瘤的“六大警报”:这些症状要警惕!
1. 月经“血崩”到贫血
“夜用卫生巾+安心裤都不够用!”黏膜下肌瘤会让子宫内膜面积增大,导致经量骤增、经期延长。有位教师患者自述:“上课时突然涌出大量血块,差点晕倒在讲台!”血常规检查常显示血红蛋白低于80g/L,这时候不仅要补铁,还要考虑手术治疗。
2. 下腹“鼓包”像怀孕
“清晨空腹摸到硬块!”当肌瘤长到孕3个月大小,下腹就能摸到肿物。中环有位患者开玩笑说:“靠肌瘤假装怀孕,骗到老公承包全年家务!”但如果肿物突然变大还伴疼痛,要警惕恶变可能,赶紧就医。
3. 尿频“跑厕所”跑断腿
“晚上起夜3次,猫都以为我开夜店!”浆膜下肌瘤压迫膀胱,会让人尿频、尿急。有位家庭主妇抱怨:“买菜都要先找厕所,太尴尬了!”如果合并输尿管压迫,还可能引发肾积水,千万别拖!
4. 便秘“拉不出”肚子胀
“3天没排便,肚子胀成球!”肌瘤压迫直肠时,会引起便秘、排便困难。铜锣湾有位患者因为长期便秘去看肠镜,结果没发现问题,超声却查出子宫后壁有个6厘米的肌瘤,原来是肌瘤在“捣鬼”。
5. 腹痛“剧痛”像刀刺
“突然剧痛,像被刀刺!”肌瘤红色变性、蒂扭转或破裂时,会引发急性腹痛。有位孕妇在产检时突然肚子剧痛,超声显示浆膜下肌瘤蒂扭转,紧急手术才保住子宫,医生说“再晚一点就危险了”。
6. 贫血“头晕”没力气
“爬两层楼就喘,脸色白过纸!”长期月经量多会导致缺铁性贫血,患者常感乏力、头晕。医生建议:“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低于110g/L,就要口服补铁剂,同时治疗肌瘤,不然贫血会越来越严重!”
三、香港就医小贴士:检查治疗这样选
检查“三件套”:超声(照B超)、MRI(核磁)、宫腔镜(探宫腔),养和医院的设备最精准,但费用较高。
治疗“四招”:无症状小肌瘤可以观察;药物(如米非司酮)能缩小肌瘤;腹腔镜手术创伤小;HIFU聚焦超声消融术无需开刀,适合怕痛的姊妹。
子宫肌瘤虽然常见,但只要科学管理,完全可控。香港姊妹们别再“讳疾忌医”,定期检查,早发现早治疗,才能守护好这份“女性的骄傲”!记住,肌瘤不是生命的暂停键,而是健康管理的提醒铃,重视它,才能活得更健康、更自在!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