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清宫
by 怡康编辑团队 | 2025-11-03 | 清宫| 阅读量:6
什么是清宫?医生介绍:清宫术,全称为“清宫手术”,是妇产科中一种用于清除宫腔内残留组织或异常物质的手术操作,常用于药流不全、自然流产、产后胎盘残留、葡萄胎等情况。以下从手术原理、适应症、操作过程、术后护理、风险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:
一、手术原理
清宫术通过扩张宫颈,使用刮匙或负压吸引器将宫腔内的残留组织(如胚胎组织、蜕膜、血块等)彻底清除,以恢复宫腔正常状态,预防感染、出血等并发症。其核心目的是:
清除残留:避免残留组织导致持续出血、感染或机化(组织粘连)。
止血:减少因残留物刺激子宫收缩不良引起的出血。
诊断:在葡萄胎等情况下,清宫组织可用于病理检查,明确病变性质。
二、适应症
药流/人流不全:药物流产后或人工流产后,宫腔内残留组织超过1cm,或持续出血超过10天。
自然流产:胚胎或胎儿组织未完全排出,导致出血或感染风险。
产后残留:分娩后胎盘、胎膜残留,影响子宫复旧。
葡萄胎:良性葡萄胎需彻底清宫以防止恶变;恶性葡萄胎(侵蚀性葡萄胎)需多次清宫并配合化疗。
其他:宫腔内异常回声(如血块、息肉)、诊断性刮宫(明确子宫内膜病变)。
三、操作过程
术前准备:
检查:血常规、凝血功能、传染病筛查(乙肝、梅毒、HIV)、心电图、B超(确认残留物位置及大小)。
用药:术前可口服米索前列醇软化宫颈,减少扩宫痛苦;或选择无痛清宫(静脉麻醉)。
禁食:无痛清宫前需禁食6-8小时,以防麻醉呕吐。
手术步骤:
体位:患者取膀胱截石位,消毒外阴及阴道。
扩宫:用宫颈扩张器逐步扩张宫颈口至合适大小(通常6-8号)。
清宫:
刮匙法:传统方式,用刮匙沿宫腔四壁刮除残留组织,需医生凭经验操作,避免穿孔。
负压吸引法:更常用,将吸管连接负压装置,旋转吸出宫腔内容物,效率高且损伤小。
检查:刮出物需送病理检查(如葡萄胎需确认无绒毛水肿变性)。
止血:术后检查宫腔无活动性出血,必要时放置宫腔球囊压迫止血。
手术时间:通常5-15分钟,若残留物粘连或位置深,可能延长。
四、术后护理
观察:术后留院观察1-2小时,监测血压、脉搏及阴道出血量。
休息:术后需卧床休息1-3天,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1周。
卫生:
保持外阴清洁,每日用温水清洗,避免盆浴及性生活1个月。
勤换卫生巾,防止感染。
饮食:
增加优质蛋白摄入(如鱼肉、鸡蛋、豆制品),促进组织修复。
补充铁剂(如硫酸亚铁)预防贫血,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(如橙子)促进铁吸收。
避免辛辣、生冷食物,以防刺激子宫。
复查:术后7-10天复查B超,确认宫腔无残留;若出现发热、腹痛、出血增多,需立即就医。
避孕:术后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,恢复后需严格避孕(如使用避孕套或口服短效避孕药),避免短期内再次妊娠。
五、风险与并发症
子宫穿孔:
原因:刮匙或吸管操作过深,或子宫位置异常(如过度前倾/后屈)。
表现:突发剧烈腹痛、内出血、休克。
处理:立即停止手术,B超或腹腔镜确认穿孔位置,小穿孔可保守治疗(卧床、抗生素),大穿孔需手术修补。
感染:
原因:术前存在阴道炎、术后卫生不当。
表现:发热、腹痛、阴道分泌物异味。
处理:抗生素治疗(如头孢曲松钠+甲硝唑),必要时扩创引流。
宫腔粘连:
原因:清宫过度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。
表现:月经量减少、闭经、周期性腹痛。
处理:宫腔镜分离粘连,术后放置节育器或球囊预防复发。
出血:
原因:子宫收缩乏力、残留物未清净。
处理:按摩子宫、使用缩宫素,必要时再次清宫。
继发不孕:
原因:反复清宫导致子宫内膜损伤、输卵管堵塞。
预防:严格掌握清宫指征,避免不必要的手术。
六、特殊情况处理
葡萄胎清宫:
首次清宫:需彻底吸净宫腔内容物,避免残留导致恶变。
二次清宫:1周后复查B超,若仍有残留需再次清宫。
随访:术后需定期查血HCG,直至正常后持续监测6-12个月。
无痛清宫:
优势:患者无痛苦,医生操作更从容。
风险:麻醉意外(如呼吸抑制),需配备专业麻醉师。
七、患者注意事项
心理准备:清宫术可能引发焦虑,可与医生充分沟通,了解手术必要性及风险。
术后症状:轻微腹痛、少量阴道出血属正常,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持续腹痛,需及时就诊。
避孕指导:术后需接受避孕咨询,避免短期内再次妊娠增加子宫损伤风险。






